去落后產能也應遵守35號鋼管市場規律
今年是中國35號鋼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元年,去庫存、去產能是改革的重要任務。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日前聯合印發的《關于支持鋼鐵煤炭行業化解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提出,堅持區別對待、有扶有控原則,積極做好“去產能”信貸服務;加強直接融資市場建設,支持35號鋼管企業去杠桿、降成本。
從目前的形勢來看,這項改革遇到了一些挑戰。我們首先做的工作是去庫存,刺激需求。比如從年初開始的地35號鋼管產業去庫存,不僅導致一二三線城市房價大漲,銷量也猛增。
一旦市場變得繁榮,所謂“產能過剩狀況”就會消失,當產能不再過剩的時候,想要關閉那些落后的過剩產能就變得異常艱難。因為不管對于企業,還是地方政府與銀行而言,擁有現實生存的機會,就不可能選擇死亡來制造大量下崗工人難題以及呆壞賬,去產能的阻力因此加大。因此,先去庫存并刺激需求,后去產能的做法,實際上是依靠新的信用擴張復活過剩產能,將這一問題繼續拖延下去。
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中國需要關閉一些產能時首先選擇的是與國企搶奪資源和市場的“鄉鎮企業”;而在2003年左右,政府為了抑制經濟過熱,關閉了一家由地方政府支持但違規的民營鋼鐵公司,在關閉后的數年,中國35號鋼管產能增長了數倍,鋼鐵企業在中國地產與基建投資熱潮中賺得盆滿缽滿,并且不斷擴張產能,才出現了現在的過剩局面。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河北一家依然盈利的民營鋼鐵公司老板與虧損嚴重的國有鋼鐵負責人在河北省委書記面前辯解自己的企業為何高效靈活。實際上,部分民營企業擔心自己成為去產能政策的犧牲品。
以去產能為核心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順序上先去庫存并刺激需求,就減弱了倒逼改革的壓力,讓一些過剩產能復活,只有在倒逼的狀態下才能推動改革,并選出落后而多余的產能;其次,35號鋼管產業去產能不能只制定指標,而應該交予市場決定,防止一些地方政府繼續扶持低效的國有企業,從而將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同時,還可能誤傷更高效的民營35號鋼管企業。
文章來源://jp-chudi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