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號鋼管等去產能職工安置需防“飯碗困局”
去產能涉及35號鋼管企業債務、職工安置、轉型升級等一系列問題,尤其是職工安置,更是去產能的重點和難點。記者近日在江蘇、山東、吉林、甘肅、貴州等地走訪發現,今年以來去產能提速,多地已啟動安置和再就業工作。但是,由于部分職工安置預期高、一些地區就業空間窄等問題,導致去產能“安置難安”。應堅持“企業主導、社保兜底”,穩妥推進職工安置。
摁下“安置鍵”依法維護職工權益
湖北省武漢市近日舉辦了一場主要針對武鋼職工的大型招聘會,這場特殊的招聘會由武漢市總工會、人社局和武鋼集團工會等主辦,吸引330多家企業提供崗位1.2萬個,涉及工種96個。武鋼集團下屬廠礦職工組團參與應聘。一些招聘企業反映,應聘熱情出乎意料,一上午就收到幾十份簡歷。
素有“江南煤海”之稱的貴州省計劃用3到5年時間關閉退出煤礦510處,壓縮煤礦規模7000萬噸左右。貴州省能源局局長張應偉說,貴州將主要通過兼并重組來開展去產能工作,在此過程中企業必須制定完善的職工安置方案,否則不予審批。目前,職工隊伍基本穩定。
貴州水礦集團董事長王祺說,職工安置應因企施策、一企一策。“百里不同風、十里不同俗。不同企業有不同的歷史、不同的職工結構,應支持35號鋼管企業根據自身情況開展穩崗、轉崗、就業培訓等,幫助企業員工隊伍‘轉型升級’。”
山東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張衛國認為,應加大對去產能企業的獎補支持,對于引導企業主動退出的產能,適當提高獎補標準;對于主動多退、超出預期目標的,實行階梯式獎補,多退多獎。同時,制定解決企業欠繳社保費問題的經濟補償金政策、社保接續政策等,降低企業社保費率。
文章來源://jp-chudian.com